诺诺数科| 诺诺网 您好,欢迎来到诺诺数科! 退出| 立即注册| 新手指引|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数字技术的发展让普惠金融跃升到了“数字普惠”时代。随着G20杭州峰会推出《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作为新兴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理念深度融合的产物,数字普惠金融无疑成为推进金融创新的焦点和热点话题。

 

  但是,风险问题始终与金融相伴相生。诚然,数字技术为普惠金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数字安全风险。

 

  日前,北京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科技推动普惠金融》报告中明确提出,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风险高发区,数字安全存在明显隐患。因此,在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一片叫好声中,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创新与风险的平衡问题,保障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金”无“险”。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表示,数字普惠金融不仅仅着眼于融资活动,而且要着眼于支付手段、新兴的风险分散方式,是否能使得老百姓在一个风险可控、低成本的环境下能够得到以前难以获得的金融支持。

 

  刚刚过去不久的“双十一”电商营销活动,全面展现了移动支付、互联网保险、网贷理财等数字金融服务的广泛应用,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数字创新为金融服务带来的巨大改变,这种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数字技术大大提高了金融覆盖率,恰恰也是“普惠金融”理念的有力彰显。但网购狂欢繁荣的背后,支付机构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成为考验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关卡。

 

  大数据时代,客户个人信息利益价值凸显,海量数据既是企业和用户的核心资产,也成为网络攻击瞄准的目标。近年来网络账户盗刷案例屡见不鲜,据360互联网安全中心日前发布的《2016“双十一”中国网购安全专题报告》显示,“双十一”当天截获虚假购物类钓鱼网站182个,大量钓鱼网站制作普遍更加精良,大大增加了用户识别的难度和安全软件防护难度。因而,提高支付机构反钓鱼、反欺诈,防风险系统运维能力就尤为重要。

 

  与线下物理网点相比,线上金融服务维护系统稳定性的一大考验就是突发高频交易的承载能力。与传统金融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在技术应用范围更广,对数字系统依赖程度更高,大多数新兴互联网机构存在运营时间短、投资规模小等原因,导致系统稳定性与传统金融相比有很大提升空间

 

  据了解,仅2015年,已有多家网络借贷平台由于投资者瞬时交易量突破系统承载能力,导致系统短时间宕机,承载压力进一步加剧,系统安全问题就被快速放大。因此,有专家指出,如何有效保障通信网络和运营主机安全、可靠地不间断运作,同时组织有效应急预案以防范各种人为和自然灾害,是数字普惠金融可持发展的关键所在。

 

  同时,数字技术除了带来信息系统安全风险之外,还有可能带来资金安全隐患。

 

  “当前数字技术对普惠金融服务链条各个环节的创新融合,在提升服务效率的同时,还可能带来产品技术风险与业务风险的叠加效应,这是不可忽视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此前在公开场合如是说。

 

  与传统金融机构对资金安全保障的方式不同,数字化时代的金融服务趋于在线上完成。以银行信用卡办理和使用为例,依托面对面的人工审核来确认从申请办理到刷卡消费环节都是用户本人办理、本人交易,从而保障用户身份识别安全问题。那么,在数字普惠金融时代,如何在线上完成用户身份识别、避免账户和资金被他人盗用呢?

 

  早期数字普惠金融基于账户密码、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等验证要素保障资金安全的机制弊端已逐步显现,导致各类资金盗取事件时有发生。有研究指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至今,更趋于通过大数据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来有效地进行风险甄别。

 

  一方面,大数据可通过位置、设备、行为、偏好、社交等多维数据来交叉验证客户身份信息;另一方面,生物识别通过难以被窃取和复制的生物特征来提升伪冒用户身份的壁垒。比如以ApplePay、SamsungPay为代表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支付”已将指纹识别作为身份验证手段,而日渐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将为远程开户和风险甄别提供新解决方案,尤其为金融基础设施较差的国家和地区提供金融触达的可能。

 

  据了解,世界范围内已有不少机构开展进行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英国第一家数字银行Atom就采用通过脸部和语音生物识别技术解决客户身份验证问题。据悉,该银行已获得英格兰银行授予的银行牌照,并接受英国审慎监管局和金融行为监管局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