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诺数科| 诺诺网 您好,欢迎来到诺诺数科! 退出| 立即注册| 新手指引|

(转自《凤凰财经》)

      12月16日,以“责任金融 科技赋能”为主题的2017第二届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举行。CF40特邀成员,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发表演讲。


      陈龙会议演讲全文:


      各位尊敬的来宾,上午好。我今天想讲的还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讲,第一我们怎么理解我们这个时代的金融?我们都说这是一个技术驱动的时代,这个时代跟以前有一个最大的不同,是它普及的速度是史无前列的。比如说轮船发明之后160年才在印度尼西亚使用,电路发明60年以后才到肯尼亚这样的国家使用。但是到去年全世界新兴国家80%的人群都有了移动手机,这个时代的技术最不同的一点是普及的史无前例的平均化,这是它最大的不同。因为这个不同,我们要讲这个时代最大的机遇,技术驱动的时代最大的机遇就是让技术触及的服务普及化、规模化成为可能。比如我们如何触达用户,搜集信息的甄别风险的能力,这些能力技术在被深刻的改变,移动互联非常根本的改变了我们金融机构获取用户的成本和效率。我们知道一个金融机构核心能力是甄别风险,甄别风险的基础是信息,我们现在不说信息,说数据和大数据,大数据代表着我们搜集信息甄别风险的能力有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在大数据基础上我们讲了AI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本质就是学习数据产生洞见的能力,它把大数据的能力又提升了一层。刚才讲大数据,人工智能是算法,第三个就是算例,就是云计算,它的成本是整体IT成本的1/10,这些技术使我们搜集信息甄别风险的能力有了一个非常大的不同。这使我们未来的金融是一个无所不在的跟实体经济结合更好的一种金融。普惠金融的规模化,成为真正的可能,这是它的逻辑。结合今天的技术在责任金融里面扮演什么样的位置?我分享三点:第一科技赋能是责任金融的核心驱动力;大家知道今天的中国金融科技举世瞩目,我每个月都出国,跟国际上机构同行交流,他们对中国金融科技非常的关注羡慕,我们知道今天的移动支付为代表,它在中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以前在美国生活很多年,我的同事在今天还在写支票,在支付行业美国会收取商家3%左右的费用,在中国的今天大概有超过8个亿以上的老百姓可以用移动支付非常的普通非常的惠,我们转帐基本上是免费的,收取商家的费用是千分之六。那么多人用它背后是强大的安全支持,我们的资金损失率低入于百万分之一,我们看一下央行的银行卡的数字,中国银行卡做的非常好,它的资金损失是万分之二,国外是千分之几左右。所以这样的强大的支付背后是实时的安全的风控能力,它的风控也变得实时,这是这个时代责任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我再举一个例子,大家关心所谓的现金贷。大家看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个现金贷跟我们印象中的消费信贷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第一个很明显的差别,你看一下消费信贷的不良率,这个行业新兴的做的可以达到30%到50%以上,不良率惊人的高,做的相对规范的机构不良率,包括我们这样一些新型的用大数据的方式去做的还有传统的金融机构做的,这个不良率可以到1%,比如说借呗不良率就是1%左右。我们说的都是以信用为基础不是以抵押为基础的消费信贷,它的不良率可以到50%,这就是非常大的区别。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落差?就是它的风控能力不一样。和风控能力不一样的就是利率的差别,大家可以看到一下利率可以低到10%-18%,如果负责任的金融不应该是一个高利贷也不应该是暴力催收的行业,但是你没有强大的风控能力做支撑就可能用高利贷的方式活下去。


      如果你真的想做好负责任的金融,必须有强大的风控能力。这是有可能做到的。有时候有一些朋友问:即便你们有很多的场景,基于场景甄别风险的能力很强,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多头借贷,你做的好一点,有芝麻信用芝麻分高一点,你有一个花呗借呗的额度,他可以多头借,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但是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我们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已经非常清醒的意识到多头借贷的风险,我们已经看到这样的现象,但是它可以用很多的技术的手段可以控制,第一可以开发多头借贷模型,还是回到大数据的维度。信息是甄别风险的基础,我们跟很多的消费场景结合我们的花呗借呗是基于消费场景产生的,对消费场景有很多的洞察力,比如说社交关系的数据,位置的数据,贷款中介提供的数据,客群特征的属性,还可以形成基于场景的多头借贷的模型去判断多头借贷的意向风险,最后决定额度的管理,甚至风险高就会清退。我们自己看到了,如果把中国的可以借贷的人群分成五组,你会发现分的最高的那一组,可能给予的额度和覆盖度也是最高的,90%以上愿意给予,这一块银行卡覆盖率也是最高的,但是他们不一定需要我们,因为他们有银行卡,我们的通过的比传统的更高一些,但是我们收的很紧。他们得到的额度可能是风险最低人群额度的百分之几的水平,你想高利贷的方式,这是在特定的风险人群里面,这个可以观察到。


      我们发现多头借贷的模型可以跟很多的模型结合起来做一个比较准确的风险画像。刚才讲的多头借贷比较大的人群有一些特点,比如说他们同时是高信用风险的客户群,他们中47%是根据芝麻信用,是高信用风险的人群,他们有66%也就是2/3也有高套现风险的人群,他们通过各种网络的产品套现,比如说男性在这个多头借贷人群里面占79%。你想把多头借贷控制住,你要知道79%就是接近80%是难的,30%可能是小于23岁了,可能是大学生。今天因为我们的数据触达能力的改变,我们数据维度的改变,可以用多种模型,多种的维度,把信用风险的模型,套现风险的模型和人群特征结合起来,把多头借贷的风险做一个相对准确的刻划,你不能消灭风险只能经营风险和准确的鉴别风险。


      刚才讲到支付还有现金贷的例子,现金贷跟我们平常讲的有消费场景的有大数据支持的消费信贷有本质的区别,他们的利率是不一样的,他们的风险甄别能力本质上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违约率也是不一样的。当你技术能力很强的时候,可以做一个有责任的金融。这个主题也跟国际上的声音一样,比如全球金融稳定局,他们今年夏天出了一个对金融科技的调研报告,指出科技是有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所以利于金融稳定。他们的建议也是金融科技到今天为止,并没有带来重要的系统性的风险,我们需要关注它,我想讲的就是如何善用技术做一个有责任的可持续的金融,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金融科技可以成为责任金融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个观点就是它不但可以让金融更能够甄别风险,还可以通过科技赋能的隐私保护让普惠金融更安心。我们一方面讲大数据非常的重要,另外一方面我们害怕大数据让我们的隐私暴露出来,我们怎么理解这个现象?科技其实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的问题。我们要意识到信息的自由流动和分享是信息时代核心的生产力,信息时代如果不能让它自由流动和分享就没有信息时代的说法。但是自由流动和分享就会带来一些隐私权和数据安全的问题,我们如何把这个双刃剑平衡好,是这个行业往前发展的关键。怎么做有三个维度?第一我们一定要建立以用户为核心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这是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标尺。比如任何时候使用数据都要经过授权,用户有知情权和异议权,这个数据到底是谁的?其实在不同的国家有争议的,但是用户有一个必须的授权,你尊敬了这个权利,就尊敬了他所有的权利。这是以用户为核心的隐私保护的原则。第二个是我们要用技术的力量做到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你的网络必须安全,无论是支付宝,还有大的互联网公司都一样每天有无数次的网络攻击,我们要做的更好。最近美国的最大的征信局受到了网络的攻击,有上亿人的数据丢失了,这种防御能力的挑战对所有机构都是一样的,我们要把网络安全做到更好。另外就是物理安全,我们有一个两地三中心的说法,你的数据应该是活数据,有活的备份,即便这个数据被抹去了不会对金融活动有任何的影响,所以物理上你要试图达到这个目的。第三个就是主机安全,我们原来应用IBM的主机,如果机器出事以后我们有问题,我们现在用的是分布式云计算,是无数的PC机串在一起的,它更灵活更安全,如果一部分出了问题,很快它的计算能力可以移到别的地方。我们可以用技术的能力解决很多的问题。我们现在在数据的传输上,我们经常害怕数据的安全和隐私的泄露,我们做了一个多方安全技术工作,以后数据不用分享了,分享的只是一个算法,比如多头借贷,可以通过一个算法调用这个数据,这个数据不用传输了。你能用技术解决很多我们的担心。


      第三点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因用技术的方式贯彻到数据全生命周期当中,采集数据通过授权,存储的阶段数据应该是脱敏的,隐私的数据应该被隐去,被加密,如果被偷掉了也不知道你是谁,这个数据已经是脱敏加密的数据,与多方的安全计算的体系你数据都不用传输了,当你把以用户为核心的原则以技术的方式贯穿到数据生命周期当中就可以达到“懂你却不认识你”或者“熟悉的陌生人”,它应该成为达到时代的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的一个标志。我们用技术的方法做到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是责任金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我们发展数字技术要成为普惠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大家都知道互联网金融,但是这个词被搞臭掉了,有一些公司没有这个技术能力的,有一些是骗子,最后让这个行业污名化。我们知道科技并不改变金融的本质,甄别风险和保护消费者是永恒的立身之本,技术应该保护消费者的支柱,否则不可持续。我们观察到无论是P2P、还是ICO还是现金贷的风险都是和这个能力相关,具备多大的这个能力是区分行业好坏和企业责任度的关键点。


      监管的赋能也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知道G20数字普惠金融8条原则。第一就是技术驱动的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优先选择,是一个国家战略,讲的非常的清楚。我们一定要抓住历史性的机遇,在中国有幸走到世界的前面,一定要抓住机遇,中国今天有了这样一个先发优势的可能性!我们非常智慧的监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比如说移动支付方面,我们支付宝在2004年为了解决淘宝上买卖双方信任缺失诞生的,中国的第三方支付牌照是2010年准入管理办法出台的之后出现的,你的业务做的越来越大,就越来越需要监管,包括备付金、账户分级就做的越来越细,监管需要越来越多的智慧,一方面容忍创新让你发展,另一方面又不能出事,让金融有责任的发展,这需要很多的阶段性的智慧,也需要很多的能力和判断。监管在这个责任金融发展里如何平衡好创新,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国传统也是这样做的,我们也意识到像英国的砂箱制度,英国2016年发布了砂箱制度,一年半之后发布一个报告,你看我们有50个企业,这些企业因为砂箱制度,砂箱制度就是沙盒制度,就是让创新和监管活的更好,他们早期就能更符合监管的要求,他们总结这样能有效降低产品合规的成本。这之后大部分规范出台以后企业就可以面向市场推广了。

 

      从行业的角度来讲,如何让科技赋能,让普惠金融更安全更安心,做好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是责任金融或者普惠金融发展的一个核心的竞争力,另外一个方面监管的角度如何赋能,平衡好创新和风险也是让责任金融走的更远的一个动力,所以科技赋能和监管赋能结合在一起可以做到有责任的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