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诺数科| 诺诺网 您好,欢迎来到诺诺数科! 退出| 立即注册| 新手指引|

       去年上半年,A股在经历了一轮闪电牛后,仿佛用尽了“洪荒之力”一般,蹶不振。低迷的时间已经一年有余,今年的整体表现更是在全球各国股市中吊车尾。不过,当疲弱的A股遇上了渐入佳境的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竟然也能让人为之一振。

 

       今年来,基建、园林、环保、水务等行业跑出了一批黑马,这些黑马之所以能突出重围,几乎无一不是靠着PPP项目订单带来的丰美水草。据统计,2016年1~8月,A股建筑行业国企累计获得PPP项目订单近4400亿元,较2015年全年增长162%。

 

       近年来,国内财富管理行业之所以能以每年100%的增速飞快成长,很大程度上源于行业内优秀公司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在当前PPP热潮袭来之际,财富管理行业将如何迎接这一新的机遇与挑战?

 

       近日,国内领先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善林金融董事长周伯云应邀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有很大的空间,例如互联网金融参与PPP项目就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切入点。

 

       PPP成“资产荒”时期好选项

 

      PP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世界银行的定义:PPP是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的一种合同安排)。在我国,特别强调对Private的定义,即Private不单纯是私人资本,而应定义成为社会资本(即相关参与企业不只有私企,还应包括国企、央企)。今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广PPP模式,旨在使政府与社会资本平等合作,政府利用市场机制,提高政府资源利用效率,社会资本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实现双方共赢。

 

       PPP在我国起步于1995年(1995年前主要是理论研究),1995~2013年是探索尝试阶段。2013年12月26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标志着我国拉开了推广PPP的序幕;2014年是PPP在我国规范发展的新阶段,各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法规,力度空前。

 

       经过此前2年的准备期,今年是PPP项目在国内加速落地的一年。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国内全部入库PPP项目9285个,总投资额10.6万亿元,落地率达到23.8%(1月末的落地率为20%、3月末的落地率为21.7%),表明入库项目正在加速落地;其中两批PPP示范项目落地率高达48.4%,较3月末的35.1%大幅提升。按照国外经验,PPP项目占公共支出比约20%~30%,据机构测算,如果未来我国的这一比例可达10%,那么市场空间可达30万亿。

 

       自从2010年以来,国内财富管理行业几乎每年都以翻倍的速度增长。有分析认为,财富管理行业的成功源于迎合了国内日渐增长的理财需求,前些年较高的投资收益率也为行业提供了发展的基石。不过,2016年,市场整体依然不差钱,但由于无风险收益率的下滑,今年市场更多地呈现了“钱多”+“资产荒”的特征。

 

       善林金融董事长周伯云认为,在“资产荒”之下,好的PPP项目或者说有价值的PPP项目是互联网金融相对比较好的资产投资选项。“现在,可能觉得PPP项目每年7个点到8个点的收益率不算高,但如果放到5年以后再看,会发觉这样的收益率已经很高了。”

 

       事实上,今年以来,PPP项目对于各方的吸引力正渐入佳境。8月中旬,有媒体报道,可以用用“火爆”来形容第三批PPP示范项目申报情况。自财政部联合20个部委于6月初启动第三批PPP示范项目申报后,财政部PPP中心最终收到1070个申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2.2万亿元,这些数字远高于前两批示范项目。不过这些项目将经过严格的审核,前两批示范项目的申报过程中淘汰率高达74%。

 

       虽然PPP为“资产荒”时代提供了有吸引力的资产供给,但在PPP项目的选择上依然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周伯云认为,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需要互联网金融平台自身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可以做成PPP项目的基础设施有很多,机场、学校、医院等都可以,这就需要互联网金融平台具备基础设施的投资经验,对相关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前期的工作要缜密细致,但是如果PPP项目一旦成功,它的衍生价值会比较长。”他指出。

 

       互联网金融如何投资PPP

 

       对比PPP项目和传统的BT项目,有机构指出,PPP项目具有运作规范化、阳光化,回款更有保障;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积极;项目阳光化后收益率虽下降,但规模将大幅提升等优势。而参与PPP项目的上市公司之所以能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缘于PPP显著改善了制约相关企业估值的现金流问题,这些企业还可通过提高施工阶段毛利率和降低财务费用提升盈利能力。

 

       据了解,目前已经入库的10万亿元PPP项目中有约50%为可靠性较高的使用者付费项目,同时有约38%的项目已经通过财政能力论证(进入政府财政预算),这表明,国内大多数入库的PPP项目支付有保障。另外,有机构指出,PPP融资渠道广泛,进行债务融资的空间广阔,且有望获得大力支持。债券融资具有成本较低、期限较长的优点,与PPP项目的融资需求切合。另外,PPP对保险资金也具备吸引力,保险资金具有期限长、规模大、风险偏好低的特点,与PPP项目资金回收周期长、规模大、与政府信用挂钩相契合,很适合保险资金参与。

 

       PPP制度建设层面,政府各方正在加速推进。由财政部制定的《PPP项目财政管理办法》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将建立强制扣款机制解决政府信用问题。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8月15日在“2016第二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表示,将加快出台《PPP项目财政管理办法》和信息披露制度。

 

       目前,PPP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保险等大型金融机构,那么互联网金融将在PPP项目上更多地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周伯云指出,银行等这些大型金融机构对贷款有自己的指标,需要评估企业和项目的质地,如果放贷款的话一般都需要抵押物,通常还需要股权质押。对于一个PPP项目来说,前期往往不具备质押物,此时PPP项目可以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相对接。“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把前期PPP项目做到能有股权质押,或者能有资产质押;之后,银行、保险就愿意进来,而且还有稳定的收益。”基于此,他认为,在一个PPP项目的完整生命周期,互联网金融企业与PPP项目、大的金融机构就形成了一个共生的关系。

 

       周伯云表示,互联网金融企业参与PPP项目需要在前期花功夫筛选,要和地方政府进行协商。“例如一个高速公路的PPP项目,需要预先测算一下它的流量等数据。当项目初步成型,具备可评估的条件时,就可以和一些大的金融机构谈合作。”据介绍,善林金融已经开始尝试做一些PPP项目,例如公司已经在贵州和一些西部地区开展了类似PPP的项目。

 

       互联网金融发展如何突破瓶颈

 

       P2P作为互联网金融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两年无论在机构数量还是业务规模均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正常运营的网贷机构共2349家,借贷余额6212.61亿元,两项数据比2014年末分别增长了49.1%、499.7%。不过由于目前不少网贷机构偏离信息中介定位,导致各类风险事件频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问题平台1778家,约占全国机构总数的43%。

 

       今年8月24日,银监会发布了针对P2P监管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本质是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因此不得吸收公众存款、归集资金设立资金池、不得自身为出借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等。有机构指出,该办法清晰了P2P在信贷业务上同传统银行的边界。《办法》正式发布后,银监会还将尽快发布P2P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P2P机构备案等配套制度,完善P2P行业监管制度体系。

 

       对于行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周伯云认为,这些年P2P行业从刚开始的一哄而上,到之后业内不少公司面临成本、资产因素的掣肘,“很多P2P公司需要转型,其中有的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就关门、倒闭了,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行业发展初期难免优胜劣汰。”

 

       展望未来的趋势,他表示,P2P在今后的发展中要解决信息体系建立这一瓶颈。“一方面要让投资人对P2P产生信任度,另外,P2P公司对自己内部的治理要加强、风控要加强,如果风控不加强,把投资人的钱贷出去了,到时收不回来,那就是对投资人不负责任。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对撮合借款人进行详细的、多纬度的评估,如果这一块突破了,P2P的瓶颈也就打开了。”

 

       另外,周伯云指出,出于风险考虑,互联网金融企业不能把所有鸡蛋装到一个篮子里。“除了普惠金融,公司还进行了其他领域的布局,布局PPP业务是基于公司这样的战略考虑。”